首頁 >犬知識研討專欄 > 說明人畜共通傳染病之主要病媒名稱、可能動物宿主及傳播方式
  說明人畜共通傳染病之主要病媒名稱、可能動物宿主及傳播方式  
     
 

萊姆病(Lyme disease)
病原是一種螺旋體菌(Borrelia burgdorferi),藉由硬蜱(Tick)的媒介再傳給人類及其他的哺乳動物。宿主主要是野生鼠類,傳染的方式是經由硬蜱的叮咬來傳播。當硬蜱吸食已感染的哺乳動物的血後,就會受到該菌的感染,菌體會躲在硬蜱的腸內及唾液腺中。受感染的硬蜱跑到新的宿主身上之後,叮咬新宿主,才會將菌體傳染給此新宿主。萊姆病不會由人傳給人,一定要經由硬蜱的叮咬才有機會傳染到萊姆病。

萊姆病可分成三個臨床症狀期:
早期典型症狀(第一期)為在病媒蜱叮咬3天至數週後會在叮咬處出現慢慢擴大的紅斑,稱為移行性紅斑,但在幾週或是幾個月後就會自然的消失,甚至於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像輕微的頭痛、疲勞、肌肉關節疼痛、僵硬以及輕微發燒等症狀。

第二期症狀則約在幾週或是幾個月後可能會侵犯多種器官,可能會發生心血管症狀,包括虛弱、心律不整、暈眩、心肌炎、血管炎、心內膜炎、心臟衰竭以及房室阻斷等情形,還有神經症狀,其症狀包括腦膜炎、脊髓炎、腦神經炎(特別是顏面神經)、叢神經炎、腦炎、腦膜神經根炎、腦血管炎等。

第三期屬於慢性症狀,可能在感染後幾個月或至幾年才發生,移行性紅斑的患者若未接受治療,則大約會有60%會出現單側性得關節炎。其他症狀還有慢性萎縮性四肢皮炎。
萊姆病可以抗生素(如:doxycylline、amoxicillin、erythromycin)有效治療,療程需要3-4週之久。但萊姆病若未經適當治療可能產生一些嚴重的慢性疾病及殘障,不過,它極少會引發致命性的病情。萊姆病主要流行期在晚春及夏天,所以,預防被硬蜱叮咬是預防萊姆病的不二法門。

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病原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其主要的病媒蚊是三斑家蚊,自然宿主包含了家畜及野生鳥獸等多種動物,其中以豬是最受重視的增幅動物。傳染的方式是經由蚊子的叮咬,蚊子先叮咬了已感染的動物,之後再叮咬健康的動物,以此傳染。
馬、牛、豬對本病的感受性高,大部份的動物都是不顯性感染,但在豬會造成懷孕母豬的流恐產,人和馬感染後的主要症狀是腦炎,在人一至二週的潛伏期過後,會有高燒、嘔吐、痙攣、精神錯亂及痲痺等,即使痊癒之後亦有後遺症。

立百病毒(Nipha virus)
病原是paramyxovirus,傳染方式為與患畜及其分泌物直接接觸,可能的自然宿主為蝙蝠。
類似Hendra病毒,但仍有約16%不同,目前無任何人傳人之案例,感染者持續5-7天發燒,繼而嗜睡、昏迷,晚期自律神經失調,血壓及體溫呈波動狀態。

漢他病毒出血熱(FHRS)
病原是漢他病毒(Bunyaviridae hantavirus),自然宿主是老鼠,主要傳染方式為吸入已感染漢他病毒的鼠類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之空氣微粒。鼠類可在無症狀的狀況下,長時間由唾液及尿液排出病毒。
其他可能傳染的方式包括:A.被帶有病毒的鼠類咬到。B.吃或喝到漢他病毒帶原者接觸過的食物飲水。C.眼、鼻、口接觸到沾有漢他病毒之微粒。
主要的死因都是肺水腫、低血壓、休克、腦死等。臨床上的症狀主要分成五期:發熱期、低血壓期、乏尿期、利尿期、回復期。初期有發燒、頭痛、肌肉痛、顏面潮紅、結膜充血、皮膚點狀出血。在乏尿期則有尿蛋白、尿毒及中樞神經症狀。嚴重病例往往會癒後不良。
另有一新型稱為漢他病毒肺病症候群,有高死亡率,以呼吸道的症狀為主,死因為休克和病毒侵犯肺部,此症不會出現嚴重的腎衰竭,和其他的漢他病毒感染不同。

西尼羅病毒熱(west nile fever)
病原為黃病毒屬(flaviviridae)與日本腦炎同屬,但抗原性不同。傳播方式是經由蚊子叮咬為媒介,另外其他的吸血節肢動物如禽類的軟、硬體壁蝨也會媒介。在自然生態上,虫媒、鳥類和哺乳動物三者間形成一種循環,不斷傳播本病,由蚊子叮咬到帶有病毒的鳥類血液,然後帶病毒的蚊字再叮咬哺乳動物便造成感染,但本病不會經由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直接感染。
感染途徑是藉由雌蚊蟲自感染禽鳥吸取血液後,病毒於腸管及唾液腺中繁殖,再由唾液藉叮咬而傳入宿主。主要引起腦炎,大部分的症狀不明顯或輕微,嚴重症狀出現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嘔吐、意識改變、動作不協調及麻痺等。

亨得拉病毒(Hendra virus)
病原是paramyxovirus,可能的自然宿主為蝙蝠。可以導致馬、貓罹患致死性肺炎及腦炎,病毒自受感染動物的尿液中排出,不存於馬的呼吸道中,因此傳染力不高,目前無任何人傳人之案例。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
伊波拉出血熱病是絲狀病毒(filovirus)所引起,其自然保毒者尚未被確定,乃經接觸體液如黏液、口水及血液傳播,但並不會經空氣傳播。病毒潛伏四至十天後會引發如感冒的病徵,最後病毒會引致內出血、嘔吐及腹瀉。

馬堡病毒病(Marburg-Virus Disease)
是為線狀病毒屬(Filoviridae)的成員,由直接接觸感染組織方式從動物傳染給人類,在猴子傳染的方式是飛沫傳染,人對人之傳染是因直接接觸到被感染者之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而得。所有年齡層皆可被感染,在為期四到六天的潛伏期之後,人類會產生發燒,肌肉疼痛,頭痛,和結合膜腫脹等症狀,在二到三天內出現暈眩噁心,嘔吐,和劇烈的腹瀉,並且有血小板減少和白血球減少現象,其他器官病變包括胰炎,睪丸炎,肝臟細胞壞死,和斑丘疹。

登革熱(dengue ) 
又名骨痛病或天狗熱,本病之病原為B群濾過性病(Group B Arbovirus),Togaviridae科,Flavivirus屬。
傳染途徑:
1.登革病毒,只能存於人、猴及病媒蚊體內。
2.登革熱之病媒蚊為埃及班蚊和白線斑蚊。
3.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呅才能從人傳給人。
4.病媒蚊叮咬登革熱病患(從開始發燒的前一天直到退燒都具有傳染力)8至15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
登革熱的症狀:
1.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有發燒(39℃至40℃)或惡寒、皮膚出疹併有四肢痠痛、肌肉痛、前額頭痛及後眼窩痛等。
2.出血型登革熱的臨床症狀,主要是發燒、頭痛、肌肉痛、噁心、嘔吐、全身倦怠、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和恢復期出疹等。

 
  << 上一頁